大家一定曾經用血壓計量過手臂的血壓和心跳,但是請問有人曾經用血壓計量過自己「腳」的血壓嗎?到底量「腳壓」有什麼幫助呢?
很多年前有個很有趣的電視廣告,火災來了,救生員問說,「阿伯!為什麼您不走?」阿伯回答說:「腳麻了,怎麼走?」。因為這個阿伯可能得到了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(peripheral artery occlusivedisease, PAOD),主要是股動脈以下,下肢動脈缺血,造成腳麻、腳痛、間歇性跛行,甚至下肢壞死的疾病。
醫學上要診斷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有以下幾個方法:
如果踝肱血壓指數小於0.9時,可能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可能,而這也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警訊,因為供應下肢的股動脈直徑約6-8mm,如果連這麼粗的血管都會阻塞,其他如內頸靜脈直徑約5-7mm,冠狀動脈3-4mm,陰莖動脈1-2mm,阻塞的機會也會大幅提升,也會造成各種危及生命的疾病。
建議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危險因子的朋友,例如:抽煙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年齡(>50歲以前)、家族有心臟病、中風病史,雖然無症狀,但可以每年量一次上肢下肢血壓,了解自己末梢血液循環的狀況。
如果已經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朋友,以下是自我保健之道:
本人就是睡覺時穿暖襪的愛好者,尤其在冬天穿保暖襪比較好睡覺,過去跑馬拉松,得到足底筋膜炎,也是靠睡前溫水泡腳、穿溫暖的襪子,才慢慢改善的。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